
1.假期多, 请假容易。
2.补充医保, 补充公积金。
3.周末加班工资。1.爱指手画脚的人太多, 敢做决定的人少。
2.大老板专注于事而不是人, 所以整个公司氛围就是整天围着项目转, 但是人事方面的制度, 流程等内容无人关心, 管理上显得非常混乱。
3.难以留住优秀员工, 走的都是牛人, 来的却越来越差。
4.项目毫无流程和风险管控, 有时出货前设计还没定下来, 需求还在无止境地改。
5.成本管控太厉害, 对待员工显得很小气。1.爱指手画脚的人太多, 敢做决定的人少。
2.大老板专注于事而不是人, 所以整个公司氛围就是整天围着项目转, 但是人事方面的制度, 流程等内容无人关心, 管理上显得非常混乱。
3.难以留住优秀员工, 走的都是牛人, 来的却越来越差。
4.项目毫无流程和风险管控, 有时出货前设计还没定下来, 需求还在无止境地改。
5.成本管控太厉害, 对待员工显得很小气。

公司优点:
1,公司各方面人才济济,且在行业内具备较为领先的能力
2,产业布局合理,后续发展动力强劲
3,公司领导层以研发为主,做事务实
4,前进很好,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发展空间巨大
5,公司待遇不错,工程师级别压力较大,一般基层员工工作环境轻松,人际关系简单
公司缺点:
1,缺少系统的长远规划
2,因为个方面人才比较有效,不认真研究进口产品,并轻视国内同行的能力和决心
3,薪资福利制度不完善,有些方面需要提供
4,不积极网络人才,积极拓展市场,导致逐步陷入被动,致使员工积极进取信息受到打击
意见和建议:
1,制定长远且详实的发展和产品研发规划
2,拓展工艺应用的研究,一遍为开拓市场打下基础
3,制定完善的制度,避免制度牵扯公司的发展

不满意。我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昌分院,也就是江西同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呆了2年多,这两块招牌是一个公司,从我刚进公司到我辞职2年多的时间,我想写一下我个人的感想和所见所闻,以免新人被坑,我不推荐新人来这里,还有有经验的也不要来这里,我在同济呆了2年完全是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几乎没人教我,我是自己天天多问多去请教才学会这么多本领的,所以我不想感谢公司,我只感谢那些对于我问过问题的前辈们深怀感谢。同济一共4个所,最早的是1所然后才有了2所和4所,3所是2017年10月成立的,1所主要是施工图为准,施工图里面又以恒大施工图为主,方案就5-6人,就是几个前辈带着新人做方案,所以水平也不是很高,流动性很大,一般是一年换一茬,施工图去年受恒大的影响,所以施工图也不是很理想,相比前面减少了40%以上的产值,所以待遇也就下降了40-50%,所以今年走了很多人,一所总计80人左右;二所也是差不多80人左右,二所也是一样的,以施工图为准,也是画恒大施工图和公建的施工图,二所方案有10人左右,4个规划6个建筑,人员相对稳定,这和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要去的话推荐去二所的施工图或者方案;4所主要是做方案顺便也做点施工图,人员90多人,今年走了10几人吧,四所的特点在于规划和建筑完全分开,建筑平面和立面完全分开,到了四所就感觉进了一个生产部门,设计师就是螺丝钉,固定在一个位置,对于年轻设计师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本领太单一化,容易被淘汰,四所的施工图也就一般般吧,之前一个一所的施工图主任去了四所有人管着,施工图对于稳定,但是收入也不是很高,一般般吧,有可能还不如外面的设计院;
设计三所是一个刚成立的所,所以方案施工图都不好相比其他三个所,而且只有30多人,设计三所叫做综合所,综合所是这样的,绿建和节能以及造价和装配式和BM都是设计三所做,当然也有方案和施工图,还有恒大审图事业部,也有第三方方案审查,规划局委托六家审查单位帮规划局把关的机构,所以设计三所是一个大杂烩,啥都做,啥都不算很精,过完年之后,装配式团队和BM团队全部辞职,全军覆没,方案也走了主力设计师,之所以方案主力设计师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待遇还有发展前景,规划是三所里面的老大,所以建筑永远被压制,其次三所发奖金最乱,全看领导心情,领导觉得你做了事,你就可以发多一点奖金,领导觉得你少加班了,那就少发点奖金,所以在设计三所待遇完全没有公平性而言,整个同济都是有一点权利的都可以压榨其他人,哪怕是主管都可以1压榨下面的设计师,那些签字奖金单都只是过一过场面而已,而且同济的领导完全没有说要做好哪一栋建筑,而是想着怎么在自己的在位的时候多多压榨其他人,尽一切可能让自己的奖金最大化,新人招了一批走了一批,留不住人,对于新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培养计划,领导的心思全部用在怎么让自己赚到最后多的钱,如果说你对他没有帮助他不可能去教你一下,他要教的话也就是教他想要的那种本领,多的不会教,所以对于新人来说一定要自己多多去学习去问,因为领导只想着自己能赚多少钱,根本没空去想别人怎样,同济的领导都是半个老板,XX给与XX总很大的权利,就算XX总发的奖金很不合理,你也没有翻盘的机会,因为院长就是只护着主任以上的领导,下面的人走不走无所谓,所以导致了,一个所长或者副所长70-100万一年的情况很多,然后所里大部分设计师都是在10-15万,少部分15-20万,再少数几个20-30万,30-70万之间断档,据我所知,省院的所长副所长一年才40多万,大致就可以猜到同济的这些所长副所长都是剥削别人的主要参与者,设计师在这里如果想要高薪,必须做到主管以上才有可能有机会,然后又开始可以去压榨其他人了,如此恶性循环,所以同济留不住有经验的人,大部分都是毕业1-2年的,有经验的同济给不起人家的薪资待遇,所以,不推荐有经验的人来这里,新人能不来这里也就不要来这里,这里的领导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公司的很多人还是很好的,素质不错,也很有干劲。高层应该深入理解这个行业,踏踏实实的做出改变,不能够再按照那些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去工作,也许很职业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毕竟很多人要吃饭养家生活的。高层应该深入理解这个行业,踏踏实实的做出改变,不能够再按照那些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去工作,也许很职业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毕竟很多人要吃饭养家生活的。

1.公司历史悠久;
2.内部环境还不错;
3.公司制度比较完善,第一天上班就会给你上保险,想不上都不行;1.公司业务以比稿为主,所以状况并不好,人员流动很大;
2.公司有加班的文化和氛围,下班正点走的只有行政和财务,业务部门正点下班会遭到白眼甚至背地里的谴责,完全是形式主义;
3.公司人不多,但是内部阶级斗争激烈,新人会遭到排挤,不管你是总监还是普通员工;
4.新来的HR很嚣张,据说是从外企出来的,来了就把公司制度改了,貌似很规范,实际很不适合公关公司,有本事的人都给整走了,老板还挺信任她。1.公司业务以比稿为主,所以状况并不好,人员流动很大;
2.公司有加班的文化和氛围,下班正点走的只有行政和财务,业务部门正点下班会遭到白眼甚至背地里的谴责,完全是形式主义;
3.公司人不多,但是内部阶级斗争激烈,新人会遭到排挤,不管你是总监还是普通员工;
4.新来的HR很嚣张,据说是从外企出来的,来了就把公司制度改了,貌似很规范,实际很不适合公关公司,有本事的人都给整走了,老板还挺信任她。

不满意。入职两季度,吊打整个城市,后来发现没意思然后走了。
去年10月入职,那时候搞扫码点餐,很多问题,然后第一天进入发现都是年轻人,加上几个比较有经验的外行领导空降过来的。
我入职第一天两个同事离职。
第一个月,因为之前的同事都是乱来的,加上业务繁琐导致前期头头碰壁,甚至被自己的师傅阴了几回。接了不少锅,不过也有好的同事愿意帮你。入职的第一个月基本上帮前面的同事补锅。
第二个月因为遇到很多坑,所以越来越熟手了,开始可以解决很多,不过依遗留下来的问题无法解决,导致流失很多合作商家。
第一个季度经历了双十一和双十二,上班基本是9:30-22:30开会加班偶尔到凌晨两点,本人觉得都是一些没啥实际意义的会议,(阿里巴巴集团的通病)
最好笑的双十一双十二,前三业务员是刷单违规操作的,XX经理为了自己kpi竟然当作不知道,还天天说阿里巴巴不容许****(后面因为规则改了,这三位同学直接垫底,然后被总部发现刷单,公司工资都不发辞退他们了)
第三个月要过年了,1月份公司很多规矩都改了,同事基本换了一半。这个月没什么动作,都是等着过年。
第二个季度第一个月,开始搞团购。
因为已经很熟悉业务了,开始可以疯狂的开发客户,第一个月开了几家连锁,共计60+个门店;客户辐射到其它城市,小弟是最**的p1业务员,吊打p1-p6,城市客户数第一;kpi也是超额完成,但是发现公司的吐槽的地方太多了,感觉开始力不从心,虽然开发很多客户,但是公司根本没法消化掉。(口碑网没流量的事实)开始质疑公司的管理,我知道我大概要辞职了。就像通关了不想玩了。
第二季第二和第三个月,开始干预领导的决定,前期的开发客户数公司无法消化,开始让公司做一些其它流量的引进,做了很多无用功,改善不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开始心灰意冷,瓶颈突破不了。整个城市,整个公司也没有任何规划基本,每天开会-跑商家-复盘-地推-复盘,重点是已经有一堆客户在手,只是消化不了,但是依然让我去开新客户,开始不认同公司了,不认同阿里巴巴价值。感觉很扯。虽然钱给到位了;但是到了某个程度很希望把事情做好。追求一个成就感。
第三个季度第一个月,是4月份,开始挂机了,基本就是心灰意冷4/18号实在难受,十分不认同公司的做法,后面脑袋一热直接裸辞了,后面试了几家,换到了之前一个连锁客户的公司做线上运营。(很后悔裸辞,因为失业了三个月才找到新的工作)
总结一下:
1,工资待遇一般;外包,5险一金,无任何报销或者福利(除了到总部培训的差旅费)油费话补那些都没有
2,人员流动大,两个季度换了几波同事,内部很腐败,****很多(某城市整个城市刷单,弄到全国第一,被通报表扬了!后面被发现是整个城市刷单!!!十分尴尬)
3,管理层很有问题,城市经理是外行人,p6主管那些也是,只有一个是在阿里巴巴其它部门内调过来的。管理方式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总想着抱大腿,靠底层业务员支撑。
4,前景?我曾经以为做到城市第一就可以谈升级什么的,但是城市经理没提过升级或者转换成阿里巴巴员工,后面发现,像我一样的同事也一样,冲到第一后面发现领导的大饼无法兑现心寒走了,(口碑网开始到现在也没一个转正)业务员缺乏归属感。导致很多人员流失,不过也祝口碑越来越好,可以多平台支持,不要给美团困死了。

很不满意。浪费两天辞职了,很差的一家公司。
首先办公环境真挺差,电脑就是那种打印店常见的那种又破又卡、不停地弹辣鸡广告的,键盘上字母都磨损完了,这也就算了,刚刚坐下来十秒,发现鼠标都是坏的,鼠标右键是不能用的。说起来我这个工位之前还有人坐过,不知道是怎么坚持工作的,也是很顽强了。刚来缺办公用品,去前台领,被告知试岗的人是不能领的,fine。
有包饭,菜一般,在漏风的食堂里吃,感受南方的寒风,可以边吃边迎风流泪。如果你心理目标高,又在嘉里中心、上海中心这种地方工作过,建议就不要来下乡了。
不过环境差我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哪儿的工作不是工作不是。遇到的问题是,这里的管理心比天高,要你在五天的白嫖期展现出卓越的一面(当然他们会口头否认这种说法,但实际上就这样,得看清本质),不会给你屁股坐热板凳的时间。但可惜的是呢,这个公司无论工作还是部门管理,都七零八落的,屁股板凳还没坐热呢就要在一片散乱中工作(顺便说下我刚来时请求同事带我走一圈熟悉下办公室环境都被拒绝了)。
又很遗憾,管理有点不切实际,想让人迅速上手也不说人话布置工作,做个比喻,把桌子四条脚拆了一根根丢给人,接了棍的人一脸懵逼问了好几次到底是要做什么,都没问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要拼张桌子。不切实际的地方还有,头天来屁股都没坐热就被批评工作不“接地气”了,在第二天离开之前终于问到这个“接地气”的意思,举个例子,就是希望一个刚刚来一天的新人,写文书的时候,虽然没有任何人提醒过,但也要自己想起来去找和某客户接触比较多的某某业务部门同事做参考。这是在考验新人的幻想能力吗。不过呢这里我还是由衷地建议,如果真心是想要工作效率,有要求就请直说。
类似这样的情况两天下来还挺多,我也向领导提出来过需要一些业务指点,毕竟我过来了连任何公司业务流程(除了几份堆着各种名词的PPT和PDF)、客户情况都不了解,实在是无米之炊,当然问了也是白问。
想跑路之前正好领导谈话,问我要几天才能适应。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其他优秀的公司实习时,老板都直接和我头个月从基础业务上手熟悉了解公司环境,后续才能平稳地开展工作。当然这个回答对于这个不给钱试岗期就五天的公司来说,没有用,我也不想说了。
这里拿这么多年来我多年在上海生活的经验来回答吧,别说新人工作来一两天,想做新上海人,来十年都不一定融入这座城市。细水长流才是发展之道,别说本科生研究生,就算是留洋回来的,都不能保证一两天就能把破事厘得清清楚楚。急切地想逼人上手,想来估计也是因为业务膨胀到难以应对了。
但我想说,既然有这种需求,要不开高薪请经验丰富资历丰富的人才吧,别总是关系户一大堆了。当然我也知道野心这么足为什么还要薅应届羊毛,昨天在办公区听到同事议论要回家过年了,钱还没发,空手回老家。记录下时间,离2020春节还有四天,公司里的许多员工已经要回老家了。听女同事聊天,其中一位因为买了瓶兰蔻而被同事们羡慕,吹了两顿午饭,我想了下自己化妆桌上的,莫名有些心疼大家。
我在面试的时候就说过自己工作是社交、实现个人价值的,这是大实话,我不介意被白嫖,不介意开出的工资高低,涨薪的时间和幅度。不过我觉得这个社会大部分人还是需要这些的。
至于问我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在两天(实际一天半)里get不到。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是不稀罕回答了。看我这个狗屁长评的朋友,现在是春节了,如果有坐长途卧运的,可以试着去get一下上下铺乘客的优点。这不是找人来找工作,这是在找一见钟情的人吧。
这里奉劝下,有点追求的别来了,或许在久远之前,这还是家不错的公司,但是目前这个经济形势下,对员工的压迫只会更重甚至已经到妄想的地步了。作为了一个家里经历了十多年困窘才发展了两千多万资产的普通人来说,即便是面临恶劣的形势,也不能自乱阵脚不是,细水长流才是正道。另外工作是双向的,你嫌弃我我更嫌弃你。愿贵司总是能找到不给钱白嫖还能两天速成的高级员工,最好还是没钱过年回老家还远程工作美滋滋的劳模。

工作教会了我...我是2015年入职的集团公司,后来因为融时代成立独立的事业线,就被派来做HRBP。说实话开始我是不愿意来的,因为我自己总觉得线下公司特别LOW,一群业务员,也不需要什么学历背景,反正就是你有单子有业绩你就牛B。跟我以前所在的互联网公司差别真的很大。但是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业务人员是一群相对简单的人,不是大家傻,而是大家会把精力用在挣钱上,不是人际关系斗争上。
我经历了公司从成立—飞速发展—辉煌—走向衰落—重振这几个阶段。我刚去的时候,公司只有总经理和一个人事专员,真的是所有的一草一木、每个人员都是我一手去创建的,所以其实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我甚至觉得就算我自己开公司我都不会倾注这么多心血,亲力亲为。看着公司一点点的发展,我其实是非常欣慰且有成就感的。公司2015年正式成立,一直到2019年,我们最多的时候全国有11家分公司,在贷款行业里也是赫赫有名,而且口碑很好,渠道客户对我们都很满意。因为我们的贷款产品,解决了有资金需求的客户的燃眉之急,弥补了银行业务的空白;让渠道和我们自己的业务员都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后来因为整个经济形势的下行,再加上国家对于民间借贷行业乱象的整治,我们公司也无可避免的受到波及,业务萎缩严重。我们从峰值的900人目前还剩20人左右,只维持原有业务的贷后管理和公司的基本运营。希望能以一个比较可控的成本支撑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天。
我觉得这家公司是一家好公司,老板是一个有良心的老板是基于以下这几点:
1.在2019年开始裁员的时候,公司还是本着跟员工协商的原则,尽自己的力量给员工补偿。当时不仅仅是由于外部市场原因,更主要是集团公司也面临很大的困境,所以当时严格意义上不叫裁员,而是需要关闭地方分公司。因为我工作性质的关系,所以其实了解很多公司在关闭的时候都是一刀切的,就是发一个通知,没有赔偿,后期员工愿意仲裁起诉就诉好了,公司破产清算有多少就按照法律规定赔就行了。但是我们这边没有,公司还是给出了补偿方案的,虽然低于劳动法,但是真的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这之前,公司跟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如果是公司原因公司都是按照劳动法赔偿的。2019年真的是没有能力再按照原先情况去赔偿了。
2.对于三期员工的保护。现在很多公司对于三期员工其实从怀孕伊始就会区别对待、调岗降薪,或者是变相挤兑你自己辞职。但是融时代一直都是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去履行。包括后期城市关闭,三期员工我们也没有马上谈离职,而且把她们的关系转回总部,社保照上工资照发。有的人可能说这不是应该的么?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是应该的,所有人都能自觉照做的话,就不需要法院和劳动局了对么。现实就是中国现在大部分是私企,私企没有国企那种背景,私企必须要盈利,否则就难以生存。在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能否存活都成为问题的时候,你凭什么希望他还要按照法规保障员工的福利呢。但是融时代我觉得对于三期员工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怀照顾的。
3.所有离职的员工都说公司的福利真的是没得挑:每年6天带薪年假、中饭晚饭下午茶生日会、10点以后打车报销、每年自付200剩余全额报销的补充医疗报销、所有节气的应景礼物(端午、中秋、元宵就不说了,情人节、三八、五四,连六一公司都给有孩子的员工发礼物)、结婚怀孕公司还给礼金,我夸公司好就是实话实说,反正现在我们也不招人我也不用打广告。我只是不太明白这么好的一家公司怎么就快经营不下去了呢?倒是那些各种奇葩各种坑的公司赚得盆平钵满,这个世界太玄幻了。

你的司龄有多久公司太坑,各种扣钱,企业文化差,义务加班没有加班工资,人事死板矫情,领导只顾自己,从来不管别人死活。公司产品经常出问题,用户体验感差,留不住员工,前前后后走了无数电脑员工,感觉公司是差到家了,公司扣了就业证最可笑的是离职了寄给我们运费还是到付!真是要有多抠门有多抠门,工资扣得不明不白,建议大家千万别去。